聚焦不该被遗失的中医药:广誉远老药工的坚守

2016-06-16 12:37:17  阅读:146

  走在山西古城太谷的老街上,满眼都是历史沉淀的痕迹。这里曾是整个中国乃至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。如今物是人非,但一砖一瓦和一风一俗见证并坚守着曾经的辉煌和传统。
 

  在老街深处,住着一对父子老药工。他们掌握着将面临失传的中国古代中药炮制的“独门秘笈”,这门手艺被认定为国家级中药保密处方技术。“认真做好这一件事情,一辈子都不够用。”父子俩对中药古法炮制始终怀着一颗敬畏的心。
 

  父亲柳子俊今年93岁,是山西省非遗中药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,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终身药师。儿子柳惠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。
 

  柳氏父子所坚守的,不仅是“修合无人见,存心有天知”的古训;更多的是“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、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”的责任。
 

  一生专注做一件事,从容独立、踏实务实;摒弃浮躁、宁静致远;精致精细、执着专一。这或许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“工匠精神”的一种体现吧。而中药的药效关键在于炮制,“不及则功效难求,太过则性味反失”,想得到好的药效所需要的就是这种“工匠精神”。
 

\

  柳惠武时常陪父亲柳子俊读报
 

  炮制是要用心的
 

  中药姜炭,具备温经止血、救急回阳、温脾止泻等功效。《中药炮制学》中写到,取干姜块置炒制容器内,用武火加热,炒至表面焦黑色,内部棕褐色,喷水灭火星,略炒,晾干。
 

  柳惠武和父亲柳子俊炮制姜炭的方法,与教科书不同。  首先,将干姜放进特制的砂锅内,盖上盖子,用铁丝捆绑牢固。
 

  然后在锅外面均匀抹上一层泥巴,被泥巴“包装”后,砂锅像一个个“恐龙蛋化石”。
 

  随后,这些“恐龙蛋化石”被放在一个自制的火炉上,烤制24小时。
 

  这个过程是能够看到的,然而其中的奥秘,还需柳惠武先生点破:“锅上的泥巴是用阴土加上一种特殊的草和成的。阴土是指土层下面见不到阳光的黄土。有阴土,自然还有阳土。比如炒白术,需要取山坡阳面历经风吹日晒的阳土,研细后露天日晒5年,与白术翻炒,使白术至黄棕色,挂土焦香之后才可入药。”
 

  “另外,干姜在烤制过程中,火候把握极为关键,需要来回翻砂锅,太过则全部炭化,没有药用价值,不及则不能成炭,无法起到止血功效。”柳惠武说,只有凭借多年口传心授长期积累的经验,才能控制火候,达到精准的炮制要求。
 

  看完姜的神奇变化,柳惠武又带记者见识了醋的另一种状态:醋膏。山西人爱吃醋,善于做醋,传承古法酿造的醋膏是味药用辅料。
 

  选择上好的老陈醋,分装在大缸里,放进阳光房。经过3年日晒夜露,20公斤的醋晒成1公斤的醋膏,味道浓郁,状如蜂蜜。它的威力变大,可作为药引子,引药入肝,达到散瘀止痛、疏肝行气的效果,同时可降低其他药材的毒副作用。
 

  24小时烤制姜炭、3年晒成醋膏,中药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,才能慢慢发生着变化,显示出药效。“其实,还有更为复杂的炮制工艺。”
 

  柳惠武介绍了“九蒸九晒熟地黄”:将生地黄洗净,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纯正的黄酒,搅拌均匀,封闭容器;使生地黄将黄酒吸尽,然后进行加热、蒸制;用容器收集蒸制而流出来的熟地汁,蒸至熟地黄发虚发黑为度,取出发黑发虚的熟地黄晒一天;拌入容器收集的熟地汁和黄酒,再蒸一天,取出;再晒一天,如此反复,蒸晒九次,直至“黑如漆、亮如油、甜如蜜、香如怡”才能使用。
 

  由于炮制地黄这项技术过于繁琐,耗时又太长,所以早被许多人弃用。而眼下柳子俊、柳惠武父子,还能在太谷县这座古老的小城里认认真真地严守着九蒸九晒技术,为的就是药材的纯正和地道。
 

\

  放干姜的砂锅裹了泥巴后,像恐龙蛋化石。
 

\

  姜经过炮制成姜炭后,疗效发生变化。
 

  别丢弃,那些传统中的珍宝
 

  “古时,炮制中药是一件大事。”做了一辈子药的柳子俊,说起炮制,顿时一脸严肃,“师傅们讲究炮制药材时挑选黄道吉日,在子时配药,因为深夜时能静下心来,更专注。”
 

  “过去的器具都很讲究。炼丹炉是椭圆形的,形状像个地球。”柳惠武说,《周易参同契》中记载,以乾坤为鼎器,以阴阳为堤防,以水火为化机……《黄帝九鼎神丹经诀》里记载,炼丹炉子底部的三足相当于“三才”,底下的四个门代表“四季”,炉深八寸代表的是“八风”。  “制药如练兵,率未练之兵不能克敌制胜,用未炮之药难以药到病除。”正因如此,中药才出现了繁复庞杂的炮制方法,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。
 

  中药炮制是根据处方要求进行,而中药处方原理依据的是“君臣佐使”和古老的五行文化。五行文化的大家箕子,就出自柳氏父子所在的太谷。自古以来五行文化便深刻影响着太谷县这方水土。
 

  虽然对有着近500年历史的“龟龄集”的传奇药物配比和炮制工艺早有耳闻。但听传承人柳惠武先生细细讲来,还是为之震惊。
 

  “三才者天地人,三光者日月星,人有精气神,药材中的天冬、地黄、人参,正是符合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。”柳惠武指着一张民国时期“龟龄集”处方,从药物的配伍讲起。
 

  “处方中写道‘三才五行’,药物的选取完全遵从五行理论。从植物、动物、矿物中精选的28味药物正好与28星宿相应。”比如,植物药中取“根、茎、叶、花、果”,“根”有人参、地骨皮(枸杞的根皮);“茎”有肉苁蓉;“叶”有淫羊藿;“花”用丁香花蕊;“果”有枸杞子。
 

  从颜色上讲,枸杞子是红色;炮制后的熟地黄是黑色;淫羊藿叶是青色的;石燕煅了以后是白色的,五色俱全。药材的味道以及炮制药材所用的辅料也都是五种味道,五种颜色。
 

  “龟龄集”组方中这些独特的地方,已经让人叹为观止,可更为玄妙之处在于炮制工艺。
 

  柳氏父子在深谙五行文化的同时,更懂得炮制中药的奥秘在于能否将药材的真正药性挖掘出来。
 

  “龟龄集”的制作工艺有365道,28种药物分别用了28种炮制方法。“五行制法”中,以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对应银锅升炼、烧炭法、水浴法、火燔法、土埋法等制作手段,让药物作用归于五脏。
 

  民国时期“龟龄集”广告说明,分上下两行分别详细地写了男子什么症状怎样服用,女子不同症状不同的服用方法。能看出那个时期人们对中医辨证的认识。
 

\

  1985年12月,国家相关部门授予柳子俊“老药工”证书。
 

\

  民国时期“龟龄集”的说明书
 

  从学徒工到非遗传承人
 

  “1941年,我17岁,在保举人的担保下,走进广升远,也就是现在的广誉远。店掌柜亲自‘面试’,正式‘录用’后,烧香磕头,吃‘上工饭’,这就算正式上工了。”柳子俊眯着眼,回忆当时的情景,“依稀都在眼前。那时他们生产的中药就已很有名气。”
 

  “学徒工每天上工时间至少12小时,白天在柜台上不停地包装药材,晚饭后学着制作药丸。”柳子俊笑着说:“白天做包子,晚上做丸子。”
 

  三年的考验期没有工资,柳子俊依旧会拣最脏最累的活干,勤学勤练,三年结束时,他已经能熟练制作直径3毫米的小药丸,得到了掌柜认可。
 

  “师傅不会手把手地教你,平时要多干活,磨练久了,技艺便潜移默化了然于胸了。”
 

  柳子俊在做药的过程中,体会到本领都是练出来的,功夫都是熬出来的,技术都是从劳动中得来的。
 

  柳惠武在父亲的影响下,也痴迷做药。14岁就在父亲所在的药厂做临时工,一边工作一边自学,《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》一书抄写了好几遍,能够倒背如流。
 

  从1970年参加工作到现在,30多年,柳惠武的抄写本和笔记本已经有满满一柜子,最多的是中医药学笔记。前几年条件好了,柳惠武用电脑上网学习郝万山老师讲的《伤寒论》,一边听,一边写,又记了好几本。
 

  柳惠武45岁的时候,取得了山西中医学院的大专毕业证书;之后花了5年时间考执业药师资格证。“考了5次,中药鉴定和中药化学部分每次总差一两分,最后通过时这科考了80多分。”柳惠武高兴地说着,像个得了满分的学生。51岁那年,他终于取得了执业药师资格证。除了中医药知识,柳惠武还上了电大,并自学高等数学、物理等课程。
 

  从一个初中未毕业的临时工到国家非遗传承人,柳惠武吃了很多苦,但他不觉得苦,在学习和掌握技艺上,花了很多心思,取得了很多进步。在父亲和师傅们的炮制基础上,柳惠武更加系统地保护和完善了古法炮制技艺。
 

\

  柳惠武
 

  重拾“工匠精神”
 

  “工匠精神”古已有之。技术精湛的“巧匠之祖”鲁班,“游刃有余”的庖丁。上初中的孩子们都明白,他们的故事在说着一个道理,经反复实践,掌握事物客观规律,便能得心应手、运用自如。若能心到、神到,就能达到登峰造极、出神入化的境界。
 

  柳氏父子几十年如一日把炮制技艺极致化,从未把利益、利润与药物联系在一起,“那样会污了中药,这种天然美好的东西。”柳惠武和父亲对中药炮制认真仔细地理解、钻研和实践着。
 

  随着时代变迁,“私人定制”兴起,“工匠精神”逐步回归。
 

  对于柳惠武来说,目前最大的任务是,把手上流传的中药制药技艺传给下一代。“中药古法炮制的传承,依靠言传身教的自然传承,无法以文字记录,以程序指引。”柳惠武说,“技艺的掌握靠的不只是三天两天、三年两年的工夫,关键是要耐得住寂寞,沉得下心,把基础夯实,再多多出去跟别人交流学习,成就才会超过前人。”
 

  此外,道德品质好是柳惠武选徒弟的首要标准。“做得好人才能做得好药,老实本分、热心、有责任心是做中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。”柳惠武觉得更有责任把中药师应坚守的道德原则传承好。
 

  看来,“工匠精神”不仅是技艺精湛,更多的是一种信念和信仰,一种品质和追求。
 

  “做药给我最好的礼物是做一个更好的人。”柳惠武淡泊名利,除了受父亲影响,更多的是在炮制中药时,慢慢体会到的。
 

  “做人像做药一样,把握火候,不要急躁,不要计较,也不要虚荣。做事要用心,炮制中药要精心,如此中药就会散发香气,用极佳的疗效回报你。所以,要善待身边人和物。”
 

  柳氏父子坚守着传统古法炮制,使中药的疗效发挥得淋漓尽致;坚守着老师傅们传下来的“济生拔萃,志在活人”“非其义一芥不取,合乎理九百何辞”的古训,坚守着“工匠精神”。
 

  愿老药工们最后的坚守,不是最后。
 

  转自:中医健康养生杂志记者 柴玉
 

\
相关阅读
中国首家“藻饮”店亮相北京,引领健康饮品新风尚

中国首家“藻饮”店亮相北京,引领健康饮品新风尚

11月10日,中国首家以“藻”为基础原料的饮品店在北京富力城文体中心开业,为蓬勃发展的中国饮品行业增加了新亮点,注入了新活力。

广药集团在新疆喀什再建白云山板蓝根GAP种植基地

广药集团在新疆喀什再建白云山板蓝根GAP种植基地

近日,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的白云山板蓝根GAP种植基地的板蓝根绿意盎然、长势喜人。今年以来,广药集团与喀什地区就建设中药材

国内首个健康主题综合型电商节 天猫国际持续引领第四餐前沿

国内首个健康主题综合型电商节 天猫国际持续引领第四餐前沿

  造节高手再次出手,天猫国际这次把目标瞄准了健康领域。  5月20日,天猫国际联手中国肠道大会,打造国内首个以健康为主题

沃莱协力加速启航,2023供应商大会圆满召开:新格局、新融合、赢未来!

沃莱协力加速启航,2023供应商大会圆满召开:新格局、新融合、赢

强化品质承诺,共筑客户价值。沃莱科技积极推动企业发展向数字化智慧供应链转型,加强产品及服务生命周期的管理,促进行业产业化